Www.KL126.Com - 坤龙教育资源网

4G双模融合趋势初显 运营商多网协同能力受_网站运营

作者:habao 来源:未知 日期:2013-3-14 14:01:06 人气: 标签:网站运营
导读:[导读]本次MWC2013,许多终端厂商都展出了自己的4G产品,而这些终端相当部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,即同时支持TD-LTE、LTE-FDD等通信模式。此外,Hi3G决定在丹麦也部…

  [导读]本次MWC2013,许多终端厂商都展出了自己的4G产品,而这些终端相当部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,即同时支持TD-LTE、LTE-FDD等通信模式。此外,Hi3G决定在丹麦也部署LTE-FDD/TDD双模商用网络。这些都透露出一条信息:LTE双模融合将成为新的趋势。

  日前,一年一度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召开。本次大会期间,GTI TD-LTE全球推广组织举办了LTE TDD/FDD国际高峰论坛,中兴通讯拿下LTE TDD/FDD融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大成为关注焦点。目前规模部署且商用的LTETDD/FDD双模网络仅Hi3G以及中国移动公司所建的两张。

  据悉,全球首张LTE-TDD/FDD融合网络是中移动去年12月在正式开通的4G网络,由爱立信和中兴通讯承建。此次LTE-TDD/FDD融合方案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认可,意味着TDD/FDD双模融合网络已显露锋芒,对TD-LTE产业的全球推广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
  4G仍是MWC亮点

  在为期四天的巴塞罗那MWC2013展会上,4G仍然是本次展会最吸引眼球的亮点,而从全球通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,4G正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

 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1月8日,全球已有66个国家的145家运营商推出了商用LTE服务,预计到2013年年底,将有234张商用LTE网络在83个国家推出。而根据Wireless Intelligence的预测,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,美国、韩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LTE用户数占全球总量的87%。到三季度末,全球LTE用户数预计达到3800万,其中美国用户占44%,韩国占29%,日本占14%。显然,LTE已经成为移动通信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技术。

  从LTE技术标准来看,截至今年1月8日,在全球145张LTE商用网络中,LTE-FDD网络有132张,TDD-LTE网络有13张,而规模部署且商用的LTE-TDD/FDD双模网络仅Hi3G以及中国移动公司所建的两张网络。显然,与起步较早的LTE-FDD网络相比,TD-LTE处于落后状态,从用户数量来看,全球TD-LTE仅有100多万用户,而LTE-FDD则有4500万用户。值得欣慰的是,作为中国主导的4G技术标准,TD-LTE已获得了国际认可,而且,在终端、设备等方面正逐渐成熟起来。

  同时,近日有消息称电信运营商今年或将转向TD-LTE阵营。去年收购了大同电信全部股份和威迈思电信72.43%的股份的WiMAX服务提供商威达超舜电信,预计将参与今年12月的700MHz牌照竞拍,从而帮助其从WiMAX转向TD-LTE。

  LTE双模融合受关注

  本次MWC2013,许多终端厂商都展出了自己的4G产品,而这些终端相当部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,即同时支持TD-LTE、LTE-FDD等通信模式。此外,Hi3G决定在丹麦也部署LTE-FDD/TDD双模商用网络。这些都透露出一条信息:LTE双模融合将成为新的趋势。

  目前,TD-LTE由于起步较晚,远远落后于LTEFDD,因此,推动LTE双模网络,将有助于TD-LTE技术标准的全球推广和发展。而站在LTE长远发展的大背景下,推动LTE双模网络融合,更是促使产业链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。

 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,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,用户越来越需要无缝衔接的信息通信,多种制式、标准的网络不仅会给用户通信造成不便,也不利于经济、社会的发展。正如中兴TDD方案总裁梁明所说的,LTE-TDD/FDD融合发展未来目标是用户无的顺畅切换。

  站在运营商的角度,一方面,大数据、大流量时代已经到来,数据、流量的爆发式增长给运营商的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,但数据业务又是运营商未来发展的关键。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,更好地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,运营商需要更好的网络来承载业务的发展。另一方面,尽管LTE-FDD处于领先,但FDD频段资源较为稀缺且价格昂贵,而TDD频谱成本低并且资源丰富,因此,促进两种网络模式的融合,在LTE-FDD网络上叠加TDD网络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最佳选择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多模融合的过程中,技术的门槛已经消失,但是运营商的网络协同、成本将水涨船高。

 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,LTE双模融合正逐渐成为趋势: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启动或商用融合网络;研究、制造支持多模式的产品正成为华为、阿朗等终端、设备厂商新的发展方向;LTE-FDD与TD-LTE的融合组网已基本实现从标准、平台到产品的全面融合。